壬寅十月既望,我同另一位虚无主义者有一场对话。我们聊了不少,时不时地,一些蛮有趣的想法会冒出来,一场像样的谈话应当如此。

事后我想,一个健康的虚无主义者应当是进步的。

人是自由的,人可以选择。人必须选择行动,因为沉湎和停滞即是消亡和毁灭。一个健康的虚无主义者应当是行动的,而他们又根本不在意方向,那么任何行动都会是向前进的。所以,坚持行动,保持进步,是虚无主义者保持健康的秘诀。如果你停下不动,黑暗就会一点点吞噬你。

对话带来什么

我们结缘于如果青年的36h的生活实验室。我们反思这个活动本身,紧凑节奏所营造出的高涨热情,在曲终人散之后隐隐显示出空虚的本来面目。这种形式的表达(或者扩展开来,所有形式的表达)是否可能只是一场自high?疑似充实过后,兴奋褪去后的疲惫之下,究竟有什么被真正留下?难道这只是一期一会的“戒酒互助会”,人们互相倾诉自己在戒断孤独、迷恋、空虚、成瘾、迷茫、焦虑等形形色色不健康的情绪的道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互相打气加油,人们把手中的微弱火苗凑到一起,艰难共度一日。散场之后,昏黄路灯之下,黯淡群星之中,你又是你,独自怅然。

这样看来,未免可悲。不妨积极一些。对话和读书不同,对话中人的注意力是流动的,对信息的接收和处理效率不如后者,因此比起读书,很容易产生一种一无所得的虚幻感。你也许知道一些观点作为种子种在了你的心里,生根发芽,将来某时某地会结果落地,但你不知道究竟是什么被种了下去,因此一场狂欢过后,仍觉少点什么。对话的好处只在于这是一个激发灵感和共同创作的过程,在一场有质量的对话中,因为有价值的输入,你极有可能冒出来独自散步或者阅读的时候所不会有的想法。这就是对话的价值。

当然,谈话的对象也很重要。同聪明的人谈话的好处在于他们不会觉得被冒犯,他们没有那么强的成见与定见,愿意理解你是在谈论事情本身,并用逻辑和开放的心态同你共同完成一次即兴会话。

一场对话过后,比起自己说过什么,你会更记得别人说了什么

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这一点,细想之下,确实如此。(当然,完全有可能是因为我们是同一类人,都喜欢了解和分析别人观点的人,所以谈话中注意力都在别人的语言上,也因此有类似的感受)。这是否意味着,一个人的语言只能改变别人而无法改变自己,就像一个古老的故事描述的那样,天堂和地狱中的人们都拿着很长的筷子围着就餐,不同的是天堂的人会互相给桌对面的人夹菜。语言是否也是如此,比起用表达改变自己,通过表达影响他人是更可能发生的。而伟大思想家的伟大之处就在于能够分饰两角,在和自我的对话中发现至关重要的真理。

寻求确定

我们所做的大部分事情,是在寻求确定性。对安全感的追求驱使我们做出不少匪夷所思背离本性的事情,其中不乏有些病态的行动。对我来说,过度分析就是其中之一。这世上的确定性能有多少,孜孜不倦的分析这个动作本身就是极为病态的,你期待自己有什么高明的见解,发现什么了不起的真理吗?大可不必,你只是觉得不安全。不必像一个紧张惊恐的小孩一样警觉地观察分析自己的处境,要像水一样,拥抱生活的一切形态。

自我暴露与疏离感

如果不以真我示人,你就不会真正投入真心,你戴着面具,保持安全,随时可以离开,那么任何亲密都无从谈起。

征服与包容

也许受《色戒》影响,从前我一直觉得两性之间的自然关系是征服与臣服。但在看过《The Way of the Superior Man》后,我意识到女性力量如同大地,如同海洋,汹涌澎湃没有方向,但确实蕴含着巨大能量,从前的观点并不全然适用。

注意力即问题

关注本身,会成为问题。有点像量子力学中的“观察导致坍缩”,现实生活中注意力的投射点本身也会成为影响系统的重要因素。有一些事情,如果你不在意,它就会过去,你越关注,它越显著,比如吞咽口水,比如呼吸,比如生活的意义。

我领悟到,恰如欲望使人感到快乐或者痛苦,正是注意力给人带来智慧或者烦恼。恰如快乐和痛苦一体两面,烦恼和智慧也是一体两面。使前者转化的是欲望,使后者转化的是注意力。专注的注意力和有条理的思考会带来智慧,分散的不停流动的注意力和被动应对不够深入的思考会带来苦恼。是否能够正确选择投射注意力的对象决定了你是收获智慧还是囿于烦恼。

所以,要像注重欲望的生灭一样注重注意力的流转,注视它们,分析它们,记录它们,掌控它们。

水流与《悉达多》

我们在海边交谈,见到流水,我又开始想了解悉达多究竟从河水中学到什么。于是又一次,我谈起悉达多的前半生,谈起他如何决定步入世俗,如何决定不再将生活视为表象,又是如何最终离开世俗回到河边。谈完之后,我口干舌燥,觉得没有必要说起这些。我问自己,你总要寻求深刻吗?那些啊哈时刻除了将一些看似有趣的观点围成一个茧房使你舒适外,还带来些什么?你因此而感到多少快乐吗?

忽然想到,也许悉达多从水流中所理解到的,就是欧文亚隆在《存在主义心理治疗》一书末尾所说“死亡、自由、孤独都必须直接处理。但是当面对无意义问题之时,有效的治疗师必须帮助病人将视线从这个问题上转移;接受参与(参与生活、参与关系)的解决之道,而不是沉浸在无意义感的问题之中。正如佛陀所教导的,追问生命的意义并无教益。人必须让自己沉浸在生活的洪流之中,让疑问随水流逝”。无意义与生命同在,不可根治,不必治疗。

所以,说来可笑可悲,却可能是真的,整个生命中最大的苦恼,就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并无教益的地方,而最大的智慧,就是将注意力从上面移开。

轻松一点儿

《让子弹飞》里的小弟们都觉得跟着张麻子的日子,确实挺开心,但是确实也不太轻松。轻松,也许是生活中比较重要的一个事情,存在已经如此沉重,没有必要的情况下还是轻松一点儿好。因此我想,可能还是不太健康。如此良夜妙人明月海风,我们可以谈论的有很多,却在说无聊而没有出路的悉达多。

能量储蓄与社会不朽

回忆起36h生活实验室中冒出的一个想法,略做记录。我们聊到人的能量会有高低起伏,突发奇想是否可能在能量高的时候存储下来,在能量低的时候再充进去。乍一听,这似乎是无稽之谈。但猛然间我想到胡适的“社会不朽理论”,大致意思是,社会中一切个体的行为都会朽灭,但个体行为对他人和整个社会的影响会层层传导,绵延不绝,社会作为一个整体不朽不灭,至于无穷。那么,如果社会是一个巨大的人性能量充电宝,那么日行一善和为非作歹就好像是在给整个社会充电和放电。整个系统以一种缓慢但是总体有效的方式在工作,你向社会注入善意,世界因此变得更好,将来某日消沉失意时也有可能从美好世界感受到一点善意,从而能够坚持下去。这岂不是正应了那句“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你为何出门?

我问过很多人这个问题。最近有一天,我得到一个诚实的答案,“我有时觉得空虚”。无论你尝试获得什么,本质上是你觉得缺少。这等于没有回答,但又是一个无比正确的答案。你感受不到那种本自具足,所以你寻找,而如果你感受到了,那么死亡就不遥远了。“我觉得空虚”,这里没有花里胡哨的故事,没有自欺欺人的说法,直击灵魂,直抵人心。也许,填补空虚,期待理解,需要认可,想要赞同,就和觉得饥饿,感到口渴,想要大号,急需小便一样,就是真相本身,就是事物本来,并不高尚,也不卑劣,既不光荣,也不可耻。无需探究背后有什么,探究也不会有结果,无非是找到更多的说法,但也不过是说法,因为背后,没什么特别。继续解构下去,就是生化反应,这对于让你理解一切,更好在其中运转下去,有什么好处吗?没有多少,收益极低,徒增烦恼。

反思与改进

思维活跃者适合在散步中交谈,大部分人适合在咖啡屋里交谈。我其实还是不够坦诚,不敢完全直面自己,希望以后能慢慢改进。

走向开放世界

从前我有很多想法,但几乎从不开口,倒是写了不少日记。这不太好。哪怕是这个小小的公众号,也有读者觉得我翻译的某篇文章不错,私信说希望能继续翻译该系列的后续文章,也有读者给我的文字打赏,这都让我挺开心,觉得生活有所期待,有些事情值得一做,郁郁寡欢之中也多了一丝能量。所以我还是觉得,人必须走向开放。就像对话为思想注入变量一样,开放为生活注入变量。走向开放的唯一方式是行动,移动、发言、观察、领悟、模仿、挑战,做任何克服停滞的行动。世界会像一场无限游戏不断展开,而你会走向前所未见的境地。这一切,就是生活。